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推动时尚创意前进or创意匮乏的表现 Bootleg意义何在?

   2019-01-11 580
导读

Bootleg 是什么? 从词源来看,Bootleg 是由 Boot + Leg 组成,最早是用来形容那些将威士忌藏在靴筒里掩人耳目走私的人,后来逐渐

 Bootleg 是什么? 从词源来看,Bootleg 是由 Boot + Leg 组成,最早是用来形容那些将威士忌藏在靴筒里掩人耳目走私的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被非法制造和贩卖的出版物。Bootleg 在音乐产业是指非法采样,在电影界又有点像我们常说的枪版碟,而 Bootleg 放在时尚圈和 Parody 类似,就是我们常说的翻玩。但每每说到 Bootleg 之时,人们都免不了提及「抄袭」,那 Bootleg 和抄袭究竟有什么不同?

Bootleg 与抄袭究竟有什么界限?

两者界限是否模糊?

Bootleg 在明,抄袭在暗

抄袭的一方显然不希望大家发现他抄袭,又会背上骂名,又容易惹官司上身的事可没人愿意做,但做 Bootleg 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就是用最直白的视觉效果来告诉你,他们的「灵感」来源,消费者与另一个品牌或设计的情感联系,正是 Bootleg 立足的根基。如果消费者看不出某件 Bootleg 单品的来源的话,那么这个 Bootleg 所要传达的意义也就无法被理解。抄袭是内容相似,但却希望看起来不同,Bootleg 是风格和涉猎领域不同,但能最直观反映出另一个品牌或设计的特征。

创意再造与复制粘贴

Gucci 创意总监 Alessandro Michele 在接受 Interview 杂志专访时,曾说「创意再造的意义就在于讲述故事本身,但如果只是为了销量而抄袭的话,就显得可悲。」抄袭不过一个抄字,是简单的复制,是「拿来主义」,中间没有过多的思考,通过复制粘贴,以达到带货或者热点话题的目的。而 Bootleg 则应该做到观点表达或讲述故事,以原有的设计为载体,并融入新的思想,进行转化。比如 Ari Saal Forman 发售 Menthol 10 传奇鞋款,是为了呼吁大企业担起更多社会责任,和加强人们戒烟的意识。由此可见不管是对原有设计或现象的捧还是贬, 致敬还是讽刺,Bootleg 比抄袭多的就是品牌自身的价值和意愿的表达。

风格和涉猎领域有所不同

前面说到,被指抄袭无非是因为相似度高,而鉴别抄袭和 Bootleg 的一大要素,就是风格和产业的选择。抄袭的指控通常都来自「同僚」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产品的相似度会大大降低,受到抄袭指控的可能性也会随之下降。比如 Vetements 在自家的 T 恤上使用了 DHL 的 Logo 之后,就算是 DHL 想要控告 Vetements,罪名也只会是侵权,而不可能是抄袭。

Bootleg 背后的版权风波

如何判断是否侵权?

Bootleg 这词的前世今生都似乎不可避免的被冠上了钻法律漏洞的帽子,甚至 Wikipedia 的相关第一词条都是「侵犯版权」。Bootleg 涉及到的侵权行为,一般来说有两种:侵犯版权和侵犯商标权。侵犯版权是指「不经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许可,擅自使用他人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行为。」2018 年春夏,Supreme 的 「Alphabet」系列被迫下架,正是因为 Supreme 涉嫌侵权法国艺术家 Erté 的经典字母插画作品。而另一种侵犯商标权则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Ari Saal Forman 的 Menthol 10 ,可谓是 Bootleg 传奇鞋款,但设计师 Forman 本人至今还面临着与 Newport 这个大型烟草公司的诉讼,就是因为 Newport 死咬着 Forman 使用了 Newport 「倒勾」标识这一点。

抄袭的法律定义则是「窃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一般来说,法律上是允许自由利用他人作品中的思想进行再创作的,如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则容易构成侵权,但并不一定是抄袭。球鞋圈算「抄袭」的重灾区,单是和 Stan Smith 「相似」的鞋款,就有 Saint Laurent、Golden Goose、 Common Project、Alexander McQueen 等上榜,BAPE STA 也常被指与 Air Force 1「异常相似」,但是反观这些「疑似抄袭」的鞋款,反而在市场的定价会来的更高。虽然每个国家的法律不同,但法院判决最重要的一点都在于是否在创造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并进行转化。对于商标或品牌 Logo 的直接使用或相似模仿,依旧是十分危险的法律擦边球,这也许也是 Dapper Dan 败诉,Ari Forman 至今官司缠身的原因。虽然这个转化的度很难把握,也难以衡量,但使用比例确实是版权法中用来当做判决标准的重要一项。

Supreme 这么些年来,官司不断。先是在 1994 年把 Bogo 贴到 Kate Moss 为 Calvin Klein 拍的海报上惹来了官司,又在 2000 年做了一系列效仿 Louis Vuitton 的 Monogram,收到了人生的第一份禁令。从那以后,因为 Logo 相似又先后收到了 NHL 和 NCAA 发来的禁令,系列产品也都被迫下架。

与此同时 Supreme 也在争取自身的商标注册,但从品牌名称到 Logo 标识的申请都遇到了重重阻碍。最知名的一件事就是 2013年,Supreme 控告「SUPREME BITCH」侵犯了商标权,并胜诉了。至此 Barbara Kruger,也就是「公认」的 Bogo 「灵感来源」创始人,终于发声了,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外,还在纽约开了个名为「Untitled (The Drop) 」Pop-up Store,矛头直指 Supreme。而无论是街头品牌还是老牌时装屋,都可能陷入旷岁持久的官司或来回扯皮的纠葛之中,仅是 The Fashion Law 上的报道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让人不由质疑,所谓的侵权和维权是否只存在于表面,又或者是行业内的某种道不清的规则,毕竟时尚行业作为一个坐拥巨额利润的产业,任谁都想去分一杯羹。

当然不管目的如何,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利益关系。如果两方之间产业不同,或针对的消费人群不同,那么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联名合作反之成为可能。说到 2017 年时装圈和潮流界的大事就离不开 Louis Vuitton 与 Supreme 的正式合作,而这个老牌时装屋年轻化的现象到了 2018 年更是占据了一整年的版面。Virgil Abloh 担任 Louis Vuitton 男装艺术总监; Palace 与 Polo Ralph Lauren 联名合作;Burberry、CELINE 等品牌更改简化 Logo ...... 我们不难看出时尚大牌为迎合千禧一代和 Z 时代的消费者,在管理层、产品线、营销手段、品牌文化等做出的转变。

而最近两年, Gucci 将 90 年代 Bootleg T 恤搬上伸展台,又与 Dapper Dan 展开官方合作;2017 年 Supreme 和 LV 也重归于好展开联名;上个月 Vans 也宣布与苏五口推出联名;Vetements 和 NSS Magzine 的 Bootleg 系列大卖等都可以看出消费者对 Bootleg 的热爱已经使得大品牌们做出行动,反过来贴合 Bootleg 的方向发展了。 这种创意再造的行为也不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恶搞,而是值得一看的创意灵感和艺术作为了。

今回,HYPEBEAST 采访了荷兰艺术家 Mike Frederiqo 和中国设计师苏五口,就 Bootleg、抄袭、创意再造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致敬」和「抄袭」的背后其实是创造

专访苏五口、 Mike Frederiqo

你认为你的作品算是一种 Bootleg 吗,还是说你有更好的词来形容?

Mike Frederiqo:A copy of a copy of a copy of a copy of a copy。

苏五口:「THE FAKE」系列是我第一次作为服装设计师,自身社会位置的一种表达,一种明确。

Bootleg 和抄袭的界限模糊吗?如果模糊,模糊在哪?

Mike Frederiqo:我觉得两者有所不同,Bootleg 是采用已存在的东西来进行改造,将其变成专属于你自己的创作,不过人们看到你的作品时,还是会想到你的灵感来源。而抄袭则是在没有任何调整的情况下进行简单复制。但我认为这两者都应该是合法的,因为于我而言,其实没有人可以拥有任何东西,所有人都应该有权使用一切。

苏五口:抄袭分两个结构,一个是道德,一个是伤害。批发商抄袭国外著名设计师,有可能只是道德问题,因为对接的市场不一样,价格不一样这些客观原因,他并没有伤害到源头的直接利益。而另外一种:是档口 A 抄袭了档口 B,这种不单只是道德上的,更是商业上的直接伤害,因为抢了别人的客户。还有一种我个人理解为「体系抄」的,就是拿了源头的意识形态,稍作改动的抄袭。什么是不算抄袭的改造?我认为被改造的本体一般是有通用共识的物体,比如:树、飞机、Air Force 1 、Vans Era 等,这些只要一说到,脑子里马上会知道是什么的东西。但是如果改造的源头是小众的,我就觉得是「山寨」,比如把 COMME des GAR&'199;ONS 改了一个字,其中的微妙之处在于被改的源头是否处于通用状态,另外法律上容易钻空子,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也是其形成的原因。

「什么是不算抄袭的改造?其中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被改的源头是否处于通用状态。」

阿苏,可以和我们说说你做「 THE FAKE 」系列背后的想法吗?虽然你在鞋上写了「抄袭」二字,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吧?

苏五口:这个系列里我所说的「抄袭」有好几个层面。首先我会审视自身状态:我地处服装供应链最强地带,但以设计为主,自己制作则无从下手。所以我复制自己穿过的衣服,并把原来的品牌名称、购买时间、面料手感等都绣在对应款式上,这里我所说的「抄袭」,是我针对衣服单品的抄袭。而另外一个抄袭,是消费者与「THE FAKE」系列的抄袭关系。这个系列的吊牌是制作衣服的纸样,买家可以根据这个纸样,「抄袭」出一件衣服。我当时的设计概念是:the copy of the copy of the copy of the copy 这种无限循环的抄袭链, 这也是当前市场的真实情况,算是一种对现实的翻译。有趣的是「THE FAKE」系列被淘宝上面很多商家抄袭,「the copy of the copy 」也从概念层面变为现实。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也算证实了我的假说。于是我把抄袭了「THE FAKE」的产品买回来,把其与真的「THE FAKE」 一同放在美术馆里做了一个有关「the copy of the copy」的展。

「the copy of the copy of the copy of the copy 这种无限循环的抄袭链, 也是当前市场的真实情况,算是一种对现实的翻译。」

Mike,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tribute」(致敬)系列背后的想法吗?

Mike Frederiqo:我在 6 年前有了改造 LV 和 CHANEL Logo 的想法,我相信现在很多人知道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结合品牌特点对多个知名 Logo 进行再造,并将其印在各式衣服上,成就了现在的「tribute」系列。不过我的目标是可以在我的自主品牌中衍生出一个 Bootleg 品牌,因为还没有人做过这个。

Mike,你给这些时装品牌 Logo 再造的背后,里面有对奢侈品行业的批判或反抗吗?

Mike Frederiqo:虽然系列的名字叫「致敬」,但其实我想表达的更多是难以用言语说清的东西。5 年前我收到了来自 CHANEL 的诉讼,但我并没有很在意,反而是把诉讼书裱起来,挂在了工作室的墙上。于我而言,我更关心的是艺术创作,我把 Logo 和品牌的标志人物相结合,这种方式非常的直观,我企图创造一种幻觉(illusion),赋予一些无意义的物体以价值。

「我更关心的是艺术创作,我把 Logo 和品牌的标志人物相结合,这种方式非常的直观,我企图创造一种幻觉(illusion),赋予一些无意义的物体以价值。」

Bootleg 似乎和 Logo 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在 T-Shirt、帽款这些单品上。你觉得 Bootleg 大热与当下的 Logo-mania 和 Monogram 回潮有关吗?

Mike Frederiqo:在更新迭代如此频繁的当下,想要吸引人的注意可太难啦。但当人们看到一个乍看熟悉,仔细看却有所不同的东西时,他们的兴趣就来了。

苏五口:Logo 就是一个表达的终结,是个容器。有些 Logo 沉淀了很强的文化内容,有些比较薄弱,还有些只是单纯空有 Logo。大量 Logo 本身是没问题的,Logo 特别无辜。

「Logo 就是一个表达的终结,是个容器。大量 Logo 本身是没问题的,Logo 特别无辜。」

有很多 Bootleg 的产品都只是直接的文化挪用,比如把别的产业的 Logo 印在自家 T 恤上,你觉得这种类型的 Bootleg 有其内涵或意义吗?

Mike Frederiqo:如果你把一部电影的截图印在 T 恤上,虽然简单,但却创造出了全新的东西,对某些人来说,这还是有意义的,而且就如我之前所说,我认为没有人可以拥有任何东西,每个人都有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认为没有人可以拥有任何东西,每个人都有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苏五口:比如 Supreme 常干这种事儿,但我也不觉得它是 Bootleg,只是单纯文化表达,它比较坦荡荡。

2018 年几大奢侈品牌大换血,风格突变, 你的「tribute」也从 Louis Vuitton 的 LV 变到 Virgil Abloh 的 LV,你觉得品牌文化与认同感在当下的状况如何?是否遇到了挑战或失去了意义,或只是发展的正常阶段?

Mike Frederiqo:我认为品牌文化和身份认同是保持品牌活力的要素。当 Louis Vuitton 在 100 多年前去世时,品牌的意义和身份也随之变化,但每年仍会有新的 Louis Vuitton 系列出现。我觉得,品牌文化也许有些被夸大了,所谓的传承多少有些虚的成分在,是品牌为了满足受众的幻觉而创造的幻觉(illusion)。

品牌们现在都反过来和 Bootleg 合作了,比如 Gucci 与 Dapper Dan, LV 与 Supreme 等,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Mike Frederiqo:「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我认为合作是件好事,但只有在做出更好的产品时,联名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弄假成真,徒有虚名。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只有在做出更好的产品时,联名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徒有虚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42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