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特色产业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点亮民生经济。“硬核”株洲不仅有大国重器,也有诸多“小而美”的产业招牌,它们成为了株洲制造多元化发展的生动注脚。红网记者将带大家走近它们,换个角度认识“钢铁直男”株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株洲报道
10月22日,醴陵国际会展中心内,“株洲工匠日”醴陵市第四届“醴陵工匠”发布活动举行。宣传片里一位“女裁缝”特别显眼,她就是来自船湾镇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易碧兰,也是该活动举办以来第四位获得醴陵工匠称号的“船湾服饰人”,显然殊荣背后是产业的支撑。
服装产业是株洲第二个千亿产业,“天下服芦淞衣”全国知名。不过,在这个千亿产业里还有个单项“隐形”冠军,它就是醴陵“船湾制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年产值超50亿元,从业人员有上万人,船湾镇也是唯一获评“中国职业服装名镇”称号的小镇。
船湾服饰产业园航拍。
船湾制服的1.0版本
船湾,地处醴陵、攸县和萍乡两省三县(市)交界处,古为水运重镇,因往来船只停泊而得名。从醴陵市区出发,沿着G106国道行驶,大约40来分钟,就到了船湾镇,沿线服装生产企业林立。
船湾为什么选择了制服这个单品作为主产业?又是如何壮大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这座小镇。
图片来源:醴陵融媒
船湾服饰起源于70年代末,起步可能比芦淞市场更早,最早是人民公社。醴陵市纺织服饰产业商会执行会长欧阳立新说,目前他正在整理船湾服饰发展史。当年,船湾镇位置比较偏,经济比较落后,“穷则思变,大家聚在一起想改变这种局面,当地裁缝多,有基础,于是1979年当地人民公社就办了第一个服装厂。”
最开始,公社只有20来个裁缝,主要做涤纶裤子、纱手套、老年人的棉服等,产量不大。1982年,船湾出现了第一家民营服饰企业,开始生产商品服装,这些服装不仅进入县城的商场售卖,还会有去江西等地推销。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6年,船湾镇江南服装厂的谭建德去广西,在火车上遇到了全州水晶岗发电站的负责人,闲聊中对方问:“你们能不能在普通衣服上做些有识别性的标志?”谭建德接下了订单,回到船湾就开始打板设计、制作,就这样,第一套船湾制服应运而生。
不断自我升级的40年发展路
随着第一批电力制服生产出来后,船湾服饰人敏锐地感知到“新市场”潜力巨大,逐步开始向动物检疫、农业、林业等行业制服拓展,船湾制服就此发展。
“40多年的发展,船湾服饰经历了初探、转型、升级以及现在的数智化生产阶段4个阶段。”欧阳立新认为。
1989年到2000年左右是船湾服饰的转型期,从商品服转到制服生产,从服装作坊到成立服装公司。到90年代,“船湾制服”的招牌逐渐声名大噪,业务遍及20多个省市,多家企业还成为了省部级标志服生产定点单位。
2000年到2019年是船湾服饰的产业升级期,也迎来了一次次高光时刻。2003年,船湾服饰代表企业“韶峰”向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赠送了一批内着衬衣,韶峰服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同时,船湾制服开始走出中国,迈向世界,在坦桑尼亚国防军、德国慕尼黑地铁站等,都能看见船湾标志服的身影。2013年,船湾镇还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职业服装名镇”称号,其执法行业的标志服生产也在全国同行中独树一帜。
智能化生产车间。图片来源:醴陵融媒
2019年后,随着数智化时代到来,船湾服饰也紧跟时代步伐,插上了“数智”的翅膀。以当地龙头企业新姿服饰为例,公司里楼层分工明确,1楼是展厅和客服中心,2楼是生产夏装和成品包装车间,3楼是秋冬装防寒服生产车间和裤子生产车间,4楼5楼为仓库。生产车间内,半成品制服衬衫随着智能生产线的吊臂被送到工位上,工人再进行加工。企业根据生产加工顺序设置相应参数,然后由系统自动控制工件运输路线,输送到各工序进行加工。目前,企业定制效率提升300%,交付周期缩至7天。这是船湾服饰数智化升级的一个缩影。
职业服装看醴陵,醴陵服装看船湾
2020湖南服博会醴陵职业服装展示对接会。
经过40年的发展,船湾职业服饰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基本形成了集生产、供应、销售和自主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数据显示,醴陵市汇聚服装实体生产企业41家,注册企业595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培育了国盛、韶峰、新姿等代表性自主品牌,现有省级服装品牌6家(国盛、韶峰、新姿、欧辉、亚西欧、润富祥),现有服饰类专利数100余项,从业人员约有1.5万人,营销人员3000余人。总产值由2011年的5.6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51.74亿元,14年间完成近十倍增长。
2022年,醴陵(船湾)服饰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项目(一期)占地92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方,总投资8.1亿元,建有17栋标准工业厂房。打造了“生产+物流+生活”一体化的理念,目前已有湖南万祺等多家公司已经打包进驻。
而在数智化升级过程中,人才少不了。据了解,在1万多从业人员中,当地就有高达1300余名技术管理人才。国盛、新姿、欧辉等部分企业还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具备独立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破瓶颈,醴陵是这么做的
船湾制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标志服饰产业属于纺织行业的细分赛道,市场受众比较狭窄。零散的采购模式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下游订单,成为“小批量、多批次、多款式”的鸡肋,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上升。而中小船湾服饰企业缺乏专属设计师,集中于低端职业装生产,行业内卷现象突出,容易陷入价格战。
为此,醴陵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高位推动产业发展。10月21日,记者到船湾镇前夕,株洲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醴陵市委书记王利波率队赴船湾镇调研服饰产业,详细了解生产经营现状与未来规划。
新姿服饰展厅。
今年6月,醴陵服饰产业链2025年工作调度会上就定下十分具体的“十个一”活动计划(即组织一场交流座谈会、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参加一场专业展会、组织一次外出考察、举办一场招聘会、举办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制作一本宣传手册、在瓷博会期间举办一场标志服饰展、组织一次银企对接会、召开一次电商平台对接会),以活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
当地相关部门也正在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围绕产业链招商,依托国盛、韶峰等龙头企业优势,构建“设计-生产-销售”全链条体系。“走出去”,参加展会学习管理及销售方式,提高醴陵服饰知名度,讲好醴陵服饰故事。同时,联合醴陵陶瓷职校、湖南工大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共建实训基地,加强专业人才培育。为提升议价能力,推动企业组建产业联盟联合接单;对接株洲服饰千亿级产业链,完善“原材料-生产-物流”一体化布局;培育龙头,以文化营销提升品牌价值,调动各方面资源向产业集聚。
同类
年销近700亿 Costco凭什么超越一线服装大牌?
核心提示:最新数据显示,Costco去年的服装销售额高达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1亿)。这一规模足以跻身美国服装零售前十强与全球前
0评论2025-10-3023
年销近700亿 Costco凭什么超越一线服装大牌?
核心提示:最新数据显示,Costco去年的服装销售额高达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1亿)。这一规模足以跻身美国服装零售前十强与全球前
0评论2025-10-301
“平台+服装产业”双向赋能 解码“柔性制造”里的“数智化”
走进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艺尚小镇,仿佛步入一个服装产业的“无界工厂”。设计师在“云端”获取灵感,通过“面料公共图书馆”在线
0评论2025-10-3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