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购买商品,是购买品牌还是实际的做工以及材料呢?虽然很多时候,人们都表示当然是购买做工以及材料。
但更多的人,其实在购买产品时产生了一个提前,也就是买某个品牌的产品可以得到质量保障,这也使得国内的服装市场,出现了买吊牌的现象。
01
什么是卖吊牌?
其实买吊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将一些没有正规厂家的产品,挂上知名品牌的吊牌,而后进入市场进行销售。
更为贴切的说法,其实是贴牌,但差距在于贴牌局限在指定的合作厂家身上,而吊牌则是产业内的全面覆盖。
做出买吊牌行为的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知名企业,除了此前曾被曝光的南极人之外,现如今还增加了恒源祥、拉夏贝尔、俞兆林以及北极绒。
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开始以售卖吊牌的形式进入市场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么做,会导致品牌的市场价值发生改变么?
02
目的在于市场扩张
根据这些品牌的卖场情况,其实南极人这类型的服装品牌,在得到最初市场红利之后,并没有更多的发展自身的优势。
而在其他品牌进入市场之后,供应链方面的价格改变,导致了企业方面的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随着主力消费者的购买渠道,从完全线下途径改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之后,互联网市场的干扰,也使得这些传统的企业经营情况改变。
虽然在产品质量方面,互联网内的多数产品,难以与南极人这类型的老牌企业相比较,但随着消费主义的刺激,其实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同类产品中价格更低的产品,质量变成了一个参考项目,而不是首选项目。
而卖吊牌的行为也就此产生,虽然在实际情况上愿意参与买吊牌的生产企业,往往存在一定的产品质量问题,但为了市场份额,南极人这类型的企业也不得不出此下策。
但理性的去看,如此扩张市场真的好么?也许能用喜忧参半来描述,虽然企业的确得到了一定的利好,但消费者的态度改变后,购买意愿其实早已不如从前。
而这样的恶果或许仅能是行为发起者的企业来买单。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商家,才能避免买到这类型的产品呢?
03
选择合适的产品
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人们应该站在更为原始的角度来看待。也就是在购买产品前,优先考虑产品的实际功能以及购买价值的体现,也就是质量放在第一位。
而后是价格,避免过于盲目相信品牌的市场价值,并且在产品挑选时,主动的去查验产品是否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例如是否存在产品的明显瑕疵或是价格不合理的现象。
但最重要的是不要人云亦云的去购买产品,虽然消费主义常表示某种产品具有额外的社交价值,但从实际的角度去看,或许没有任何一个产品能够表示出使用者的身份以及地位,人们应该清楚的明白,购买的实际意义是对于功能的需求,而不是对于品牌的需求。
04
企业需要社会责任感
回到原本的问题,买吊牌的行为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其实本质在于企业方面已经缺失了社会责任感。
虽然占领市场,拥有更多的市场消费者是企业方面主要的思考问题,但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或许是产品的功能而不是品牌价值。
且在当下的消费者群体中,并不全是追逐品牌的消费者,价格敏感性用户,以及价值明确性用户也依然存在,且比例并不低于完全追逐品牌的消费者。
简单的讲,当下的消费环境中,愿意为品牌溢价或是单纯追随品牌的消费者仅是部分,如果企业只愿意思考品牌价值而忽略工艺价值,那么在后期的市场中被淘汰就是必然的结果。
企业思维方面需要考虑如何走的更远,但如果只去看未来,而不解决当下的实际产品问题,那么这或许仅是一种盲目的挣扎行为,而导致恶果产生的原因,不是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而是企业已经不存在消费者的购买价值。
05
结语
更远,更快是当下的商业环境中最明显的导向,但这里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市场表现稳定,虽然这很有可能使得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市场价值难以产生更多的变化。
但如果产品表现难以稳定的行进,那么当消费者恢复理性之后,企业想要生存的基本愿望也已经难以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