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服饰行业,上演冰与火之歌

   2024-05-24 澎湃号·湃客140
导读

近来,服饰行业高度承压,相关企业都讲起了“新故事”。最亮眼的是鸿星尔克:2024年3月初,鸿星尔克召开一年一度的303运动科技日

 

 

近来,服饰行业高度承压,相关企业都讲起了“新故事”。

最亮眼的是鸿星尔克:2024年3月初,鸿星尔克召开一年一度的303运动科技日,发布“为国民运动而生”的全新品牌战略,对品牌、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升级,推出芷境PRO、芷境2、极风2等高端新品。

事实上,除了鸿星尔克希望借专业化的品牌战略与高端产品谋求破局,安踏、森马、三夫户外等服饰企业也纷纷借并购和孵化,开拓新业务,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

服饰企业主动求变确实值得鼓励,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下服饰消费者的决策变得越发理性,如何赋予自家产品更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才是服饰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消者决策理性,服饰行业日趋下行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的周遭环境,给服饰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66家服饰上市公司中,28家出现亏损,占比42%,其中7家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加上消费者决策日趋冷静,服饰行业迟迟未能迎来强势复苏。


图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梭织服装产量为65.56亿件,同比下跌15.01%,针织服装产量为128.33亿件,同比下跌5.08%,降幅同比分别加深9.86和2.84个百分点。

同时,因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中国服装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2023年,中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591.4亿美元,同比下跌7.8%。

众多因素堆积,在此背景下,自然有众多服饰企业身陷亏损泥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32家服饰上市企业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其中贵人鸟、如意集团、ST步森等12家企业预亏,占比37.5%。

事实上,不止贵人鸟、如意集团等本土服饰企业高度承压,海外服饰品牌甚至都开始败走中国市场。

比如,2023年初,Zara相继关停上海南京西路店和杭州延安店,8月又关闭汕头星湖城专门店。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的六个月,Zara门店减少46家。

无独有偶,近年来,H&M也频频关闭中国门店。财报显示,2019年—2021年,H&M在中国关闭75家门店。2023年以来,H&M在杭州、珠海、青岛等城市开设的门店陆续关停。

二、忽视市场趋势,部分服饰企业亏损加剧

不可否认的是,服饰行业下行压力较大,是诸多服饰企业身陷亏损泥潭的关键诱因。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43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