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尚织汉服教育:南北朝服饰,胡汉杂居下的文化变革

   2025-02-24 尚织汉服学塾1000
导读

秦汉时期,凭借政治上强大的向心力,服饰文化在承袭商周服制后,又充分吸收与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服饰文明的精华。东汉明帝

秦汉时期,凭借政治上强大的向心力,服饰文化在承袭商周服制后,又充分吸收与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服饰文明的精华。东汉明帝时明确了契合封建政教理念的服饰制度,给后来封建服饰文化的发展带来极为关键的影响。

自汉朝建国四百年后,皇室渐渐式微。历经三国鼎立局面以及两晋时期的王族纷争,国内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便使得盘踞在华北边境的少数游牧民族有了可乘之机。其中,蒙古系游牧民族匈奴、羯、鲜卑,以及藏系游牧民族羌、氐先后攻入中原,并先后建立起十多个小王朝,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公元 4 世纪至 6 世纪,中国处于南北朝这样一个战乱纷争、局势纷乱的时期。频繁的战争与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促使胡族与汉族相互杂居,不同地域之间交流愈发频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各国的别样异域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渗透,有力地推动中国服饰文化迈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的服饰有裤褶、裲裆和半袖衫等。其中,裲裆也就是日后人们所说的“背心”或者“坎肩”,最初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它本是由服装中的裲裆甲演化而来。这种服饰没有衣袖,仅有前后两片衣襟,一片覆盖在前胸,一片护在后背。裲裆既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手臂的正常活动。因其实用性极佳,当时男女皆喜欢穿着。

南北朝时期汉人服饰与胡人服饰文化的演变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性质与方向。其一,统治阶层大多延续遵循秦汉时期的旧有服饰制度;其二,胡服在实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汉族统治者穿的宽松肥大服饰,逐渐向汉族劳动者阶级传播传播。魏孝文帝曾下令全国百姓皆穿汉服,然而鲜卑族普通百姓因不习惯汉民族的衣着,就连魏文帝的太子也在私下穿着胡服。魏孝文帝推行汉化的过程中未能让鲜卑族民众舍弃胡服,反而在汉族劳动人民里得到流行,最后连汉族的上层人士也着起了鲜卑服饰。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北方胡服适合生活与劳作,有很强的实用效能。这一时期胡族与汉族相互交错居住,异域服饰文化彼此共存并且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这一时期中国服饰文化的崭新篇章。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52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