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些高收入人群为何不是奢侈品牌的客群?
1. 过去,生活、工作习惯使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意识较低
高科技区域的工作环境与金融区、贸易区及其它商务区不同,科技精英们上班并不需要西装革履的着装要求,大多都只穿较为休闲随意的T恤与牛仔裤。比起核心商务区域内消费人群对着装的精致追求,他们更追求实用性。可以看到,许多高知的科技人才即使收入增加穿着也十分简约。此外,生活与工作环境使他们对房产、汽车、高科技产品、慈善事业等有较高的接触度与认知度,因而投资力度也很大,但却缺乏对奢侈品牌的认知机会,因此兴趣较低。
2. 其整体年龄段偏低
一般而言,奢侈品的主力消费群体是收入水平较高、社会经历较为丰富的消费群体,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平均年龄较高。而在高科技区域内,人们的平均年龄整体呈年轻化趋势。以美国硅谷为例,美国知名调查机构 PayScale 数据显示,苹果员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Google和特斯拉是30岁,Facebook 和 linkedIn是29岁。在过去,这并非奢侈品牌的主力消费群体。
3. 其中女性比例较低
由于女性消费群体对时尚、着装的兴趣与追求,过去,女性群体一直被奢侈品品牌视为更重要的目标,但在高科技区域内,女性占比却极低。在大部分科技公司内,由于工作性质对人才的需求偏向男性,男性员工的占比极高,与过去奢侈品的性别定位不完全符合。
综上来看,高科技区域内的科技人才似乎成为了奢侈品牌的“绝缘群体”,这也早已成为商业地产行业内默认的规律。然而近年来人们的消费习惯改变、品牌的运营策略改变,引起这种状况转变。比如我们曾分享过,2018年的5月,爱马仕在硅谷的斯坦福购物中心开设了第34家美国门店,同时,LV、Cartier也已在其范围开设了旗舰店,这表明,奢侈品正在攻入全球“科技心脏”。
现在,为什么奢侈品牌开始进驻高科技园区?
1. 高收入水平符合奢侈品价格定位
高新技术人才本身即为高收入群体。高科技园区孵化着大量亿万富翁,且在互联网、高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这个群体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以硅谷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硅谷内高科技人才的平均年薪居美国首位,近15万美金,且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却不到全国的1%。因此,高科技人群的高消费能力使奢侈品在高科技园区内的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品牌实施年轻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