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再次进入了京张冬奥会、杭州亚运会周期。这一年离上一个北京奥运会周期已经过去了十年。
从这十年的体育用品产业寒冬中幸存下来的安踏体育、李宁、361度、特步国际共四大上市体育用品公司已于近期交出了2018年半年报。较之于十年前不顾市场真实情况的盲目扩张,如今的体育用品公司显得理性了许多。
从营收情况来看,本土体育用品公司中强者恒强,总体而言四家形成明显的三个梯队,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但增速不一。从批发向零售的经营模式转型仍在持续推进,电商在全渠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战略层面来看,从单品牌公司向多品牌集团发展逐渐成为趋势。
三梯队竞争格局形成
2018年上半年,国产体育用品产业里强者恒强。
安踏体育依然稳坐行业老大的位置,一家营收和经营溢利均超过另外三家营收和经营溢利之和。李宁经过多轮调整,虽然营收排在第二,但经营溢利仍然处于行业低位,盈利能力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三梯队的361度和特步国际的营收差距进一步咬紧。361度从2017年开始增长乏力,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速同比下滑了1.7个百分点,经营溢利几乎停滞不前。相反,特步国际扭转了去年营收下滑的颓势,取得了近五年来最快增速。
财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安踏体育营收达105.54亿元,同比增长44.1%,远高于四家公司平均22%的营收增速。
盈利能力方面,安踏体育当期销售毛利57.26亿元,同比增长54.6%,增速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毛利率达54.3%,创历史新高。经营溢利达26.89亿元,同比增长41.7%,超过另外三家经营溢利之和近八成,经营溢利率达25.5%,同比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财报解释称主要是由于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
排名第二的李宁今年也极可能创下公司历史上的营收新高。
财报显示,李宁当期营业收入47.13亿元,同比增长17.9%,毛利22.94亿元,同比增长20.5%,毛利率48.7%,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如果今年下半年能维持这一营收增速,李宁今年将能突破营收的百亿大关。
李宁上一次最接近百亿目标还是在2010年,当年营收达到了94.55亿元。那一年对于李宁和安踏的江湖地位来说是一个分水岭。从2009年起,安踏取代了李宁成为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2010年起开始频频亮相于各大国际赛事,次年营收便追平了李宁,从此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不过,李宁的营收虽然在逐步恢复,但其盈利能力仍然在行业吊尾。
2018年上半年,李宁经营溢利仅有2.94亿元,尽管增速达同比45.54%,在四家中增速最快,但这一溢利水平仍然比特步国际还要少一半以上。
财报显示,李宁的当期经营溢利率仅有6.2%,远低于四家公司18.58%的平均经营溢利率。事实上,过去几年李宁的经营溢利率一直维持在个位数水平,2017年至2015年分别为5.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