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北京机场一幅画,模特男女换衣服,要被当作“纪律”来保密—1979

   2020-06-08 4450
导读

生在这个新时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想摆地摊就可以摆地摊,国家还支持你;你现在穿个低胸、超短裙,别人只会投来艳慕的眼

      
生在这个新时代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想摆地摊就可以摆地摊,国家还支持你;你现在穿个低胸、超短裙,别人只会投来艳慕的眼光,不会说三道四;你要是创业开个公司,愁的是资金哪里来,而不用愁,一旦规模最大了,招工太多会不会有限制。
 
我们一起来看看1979年,那个年代的一些经典案例,来一次和过去思想的碰撞。
 
01
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给港商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霍英东回忆说:“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那一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体现少数民族节庆场面的壁画,其中有一个少女是没有穿衣服的,这在国内引起的很大一场争论,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里就比较踏实。”
 
建酒店首先面临的就是计划体制造成的物质短缺问题,一个大宾馆,需要近10万种装修材料和用品,当时内地几乎没要什么没什么,连澡盆软塞都不生产,之后用热水瓶塞来代替,更要命的是,进可任何一点东西,都要去十来个部门盖一大串的红章,后来霍英东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他先把开业请柬像北京、广东及港澳人士广为散发,将开业日子铁板钉钉的钉死了,然后他就拿着这份请柬到各个环节的主管部门去催办手续,这一招果然还生效了,工程进度大大加快,1983年2月,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当日涌进啊一万多个市民。
 
 
从白天鹅宾馆的提出到建设到正式营业,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各种政策改变和各种对外资的支持。大人物就是大人物,从建宾馆的两个动作让我们受益匪浅:
 
1.看壁画判断政策。细节决定成败,当时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化,从一幅机场的少女没穿衣服的画面,就能判断当时的政策和思想是否真的开放了,只要这幅画一直在,就说明思想解放的风会一直吹。我们平时工作中或者生活中,很少会去关注身边的这些小细节,比如上海刚开始说要垃圾分类的时候,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只是做做样子,其实也是很早就有端倪的,因为很多志愿者已经守在了垃圾桶旁边,这就传达了一种认真执行的态度。
 
2.先发请柬再催手续。其实这种复杂的流程在我们的工作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只不过我们第一时间的想法都是退缩,觉得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就慢慢的拖着,殊不知,只要开动脑筋,方法肯定是有的,我们只要多去想一下,多去问一下,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和酒店业层次的提升,也给后续港商大量的投资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说,也能从霍英东的做事方法中,学到受益终身的思想和方法。
 
02
第一位来中国的国际服装大师:皮尔.卡丹,给我们的着装理念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冲击。
 
法国人皮尔卡丹是第一位来到中国的国际级服装大师,这位兼具艺术家和商人双重气质的法国人,率领12名服装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会。(从1979到1994年,皮尔卡丹前后来到中国20次,可见对中国市场的极度重视)
 
当时的中国涌动街头的还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当时的流行服装是有着肥大的袖口,带着有字的棉大衣,然后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爱俏爱美的姑娘们已经披起粉红色纱巾,或在灰蓝色罩衣下摆露出花布内袄。
 
在服装走秀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后台更衣室,细心的中国人扯了一块大篷布,把房间一分为二,原因是模特有男有女表演,服装要贴身,男女混杂诸多不便,但皮尔卡丹固执地要把棚布撤掉:“我们一直是男女模特,在一个房间里换衣服,这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要像外科医生一样了解我的模特的形体,对不起,请把全部拿掉。”中方工作人员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听从了大师的意见,但这个细节作为“纪律”绝对不能走漏风声。
 
 
如何判断一个地区人们思想的自由开放度,就从他们的着装来看,当女性开始追求美,开始涂口红,开始化妆,不再里三层外三层裹着的时候,就代表了这个地区的人们,真正的开放了自己的思想,不再保守。在更衣室里的那个小插曲,也是当时我们思想保守的一个缩影,始终认为男女有别,而不能当作一种职业需求来看的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
 
这位浪漫的艺术大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精致的服装,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是文化冲击,让我们一下子醒悟过来,原来美是那样的,而且我们要勇于去追求自己的美。
 
03
“第一商贩”年广久,给工商户的合法性,带来第一个考验
 
42岁的年广久在当地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是个文盲,七岁开始在街头捡烟头卖钱,九岁做学徒经商,十几岁接过父亲的水果摊开始持家,1963年,他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出狱后,为了维持生活,年广久炒起了瓜子,他不知从哪里偷学了一门手艺,炒出来的瓜子非常好吃,一颗三瓣,清香满口,慢慢的出了名,这一年,他想给自己的瓜子取一个名字,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亲被街坊称为傻子,他从小也被叫成小傻子,于是干脆叫个“傻子瓜子”得了。
 
年广久生意很好,本来就让四周的人眼红,现在一下子他的雇工达到了12个人。就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很大的讨论:“安徽有个年广久炒瓜子共用了12个人,算不算剥削?”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曾经明确的划分了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限,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七下八上”都是一条铁定的界线,如今年广九的瓜子工厂居然雇工12人,其性质几乎不言自明。
 
傻子是资本家,说了谁也不信,但用理论一套却还真是,如果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应该被清除的话,那么家庭副业怎能够发展起来?难道所有的工厂人数都必须控制在七个人之下?傻子出了这道难题,让全中国的理论家们争辩的面红耳赤。
 
这场大辩论一直持续到1982年,邓公出来讲话说,对私营企业要采取“看一看”的方针,邓公还举例了年广久的例子。然后一直等到1987年,在那一年的“中央五号”文件中,私营企业的雇工人数才被彻底地放开。从曾经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政策是多么的严格,不是你想干什么想怎么干就行的,哪怕连工人人数都有限制,幸运的是,我们的改革开放思路一直在大力推进发展,没有停留在老问题的纠缠中。
 
从年广久个人来看,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经营之道。一个人的机遇很重要,不过自身的手艺也很重要,他成名于自己的手艺好,后然因为需求量大,就到处收购别人炒的瓜子,再装进自己的品牌袋子,质量参差不齐,把自己的名声慢慢搞臭了。所以一个品牌想要长远地保持下去,就必须始终保持质量和口碑。年广久没有文化,也没有弄个团队,导致后续的发展太乏力,慢慢的也就没了声音。
 
写在最后:看着这些经典案例,发现当时的国家是要落后别人多少个档次呀。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是要立大业创盛世,只要能跟着春风过上幸福的日子足矣。
 
点个关注:此文为第二篇感悟,接下来还有30多篇精彩分享。1978任正非33岁在部队,柳传志34岁做技术员,王石27岁在建筑工地
 
码字不易,还请多多点赞,感谢各位的厚爱
 
作者:【职场王不二】。多年上市公司,百人团队管理,专注职场提升。
 
浅入深出,写普通的故事,品职场的百态。
 
点个【关注】,能持续收获,一起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67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