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反击!香港服装巨头起诉美政府

   2021-07-09 97350
导读

打着所谓“强迫劳动”旗号,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将香港服装巨头溢达集团一家新疆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7月6日,溢达集团发表声

 

 

打着所谓“强迫劳动”旗号,美国特朗普政府此前将香港服装巨头溢达集团一家新疆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7月6日,溢达集团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政府的指控缺乏法律及事实依据,将其错误列入“实体清单”给公司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已就此起诉美国商务部。企业网站截图
根据声明,溢达集团6日就美国商务部将其旗下子公司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昌吉溢达,Changji Esquel)列入实体清单一案,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提出诉讼,就此事对整个集团造成的经济和声誉损失寻求法律救济。
声明指出,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美国商务部在未提前告知、且无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将昌吉溢达列入实体清单,这对整个溢达集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声明称,自2020年9月以来,溢达集团一直积极、透明地回应有关指控,并向美国商务部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The End-User Review Committee)提交多份商业文件以力证指控不实。然而,美国政府至今尚未对此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回应,或提供相关证据。
“为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诉诸法律途径,以期尽早结束这一失实指控对企业所造成的持续且破坏性的声誉和商业损害。”声明称。
2020年7月2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包括昌吉溢达在内的11家中国公司加入“实体清单”,污蔑这些企业“配合政府侵犯人权”、“强迫劳动”、“强制收集生物识别数据”等。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说法,企业及机构或个人被列入“实体清单”后,美国政府即可根据《出口管理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限制对这些机构出口、进口或转口。
溢达在昨天(7月6日)的声明中指出,该名单错误地指责昌吉溢达在中国新疆地区使用“强迫劳动”,这与事实完全不符。多家全球性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应用Smeta等国际公认的行业标准对昌吉溢达开展审计,包括前往位于新疆的昌吉溢达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多位维吾尔族员工进行随机独立访谈。所有审计结果均明确显示,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昌吉溢达在任何情况下存在“强迫劳动”或胁迫员工的行为。
此外,声明强调,昌吉溢达并不是劳动密集型工厂,生产运作主要依靠技术先进、高度自动化的设备,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
据《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溢达集团要求联邦法官将昌吉溢达从美商务部的黑名单中移除。报道称,根据诉讼内容,Michael Kors、Nike、Banana Republic、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等品牌已经停止或表示将停止与溢达的业务往来,以2019年为例,与这些品牌的交易给公司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收入。
另据彭博社报道,对于溢达集团的诉讼,美国商务部一名发言人表示不予置评。
曾驳斥反华智库及美媒不实报道
观察者网注意到,无论是溢达中文(简、繁)网站,还是英文网站,均将该企业在新疆的发展置于首页醒目位置。企业网站截图
据其介绍,溢达集团在1995年将业务拓展至盛产长绒棉的新疆,截至2019年底,在新疆的团队超过1300人,其中包括400多名维吾尔族员工和近200名其他少数民族员工,其中约15%的维吾尔族员工在溢达工作超过10年。溢达集团还指出,不论民族或性别,新疆溢达员工的平均收入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到三倍。
此外,溢达在2020年9月曾发长文驳斥《华尔街日报》及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不实消息。
《华尔街日报》曾在2019年5月16日的报道中提到:“自2017年起,官员们开始为该公司(溢达)提供来自南疆的维吾尔族人员作为员工。溢达在两年间共接收了34人,但相关的录取决定或对其所提供的培训,完全由溢达自主决定,没有受到政府的影响。溢达集团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先生表示,我们公司没有被迫雇用任何人。”
溢达指出,公司所聘用的34名员工并非“被提供给”溢达或受强迫加入溢达工作,形容溢达“接收”这些新员工更不符合事实。这些员工是溢达在2017-2018这两年间按照标准招聘程序所雇用。
公司曾向《华尔街日报》公开提供过关于此事的具体事实,但该报并没有准确引述,“虽然该文章并没有指控溢达使用‘强迫劳动’,但因文章使用一些推断性质的字眼……直接导致其他刊物、非政府组织及美国国会纷纷渲染溢达使用‘强迫劳动’。”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896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