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服装企业出现“抱团出海”的热潮。记者留意到,广州超级独角兽SHEIN日前收购美国品牌管理公司Sparc集团三分之一股权,引发服装业内热议。据了解,Sparc集团拥有Forever 21和Brooks Brothers等知名品牌,SHEIN作为广州跨境电商的龙头企业完成了收购,也意味着其正带领服装产业走进全球化的新阶段。这新阶段背后,是服装供应链模式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在已达万亿美元级别规模的全球服装市场中,跨境电商销售占比超过30%。业内预估,当传统服装行业碰上新零售经济时代,实现柔性供应链定制化改造,不仅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是赋能企业成功出海的根基。
现象:
服装企业抱团出海热,产业跨境生态渐成
今年,服装出海是纺织服装行业一个重要的赛道。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6年服装鞋履及户外运动GMV合计将达2.5万亿元,占跨境B2C电商份额的46.2%。海外服装需求旺盛,国产服装出海占先机。
区域一体化的大市场生态,将是服装产业的大趋势,其中在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外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为纺织服装产业外贸型从业者、厂家、品牌及上中下游配套企业提供跨境电商出海核心环节的优势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想要持续这股“热”,需要有配套的产业生态“接住”。针对服装企业抱团出海,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面对地域文化差异与各种风险,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出海是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需要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势,打造合作发展与资源共享的协作体,才能增强贸易竞争力。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韶通告诉记者,得益于当前全球化商业的红利期,行业应积极聚焦服装产业跨境出海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打造:一方面为跨境服装生态圈各类群体提供一个从跨境服装线上批发采购交易,跨境原创设计,服装原料集采(包括企业产品展示、资源整合,海外品牌建设、海外潮流趋势分析等)的服装生态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致力于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终端销售,渠道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缓解等业务协同,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出海。
“服装作为传统行业,它的痛点在于复杂的供应链很难甚至无法被标准化。但出海热催生了解决痛点的方案,目前正在产业各端口迅速成长”,陈韶通说道。
行业:
依托柔性智造,广州服企出海占先机
位于广州番禺的腾隆服装,在接入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系统、落地标准化工厂以及打造5S工厂后,企业扭亏为盈。这正得益于柔性供应链,“工厂生产管理进行了全面革新”, 负责人孟强告诉记者,最初工厂里仅靠人工来进行制单、核价和统计,操作麻烦且错误率高。在使用数字化技术工具后,不仅能实时且全盘监测生产情况,细化到每个款式、每个环节、每个机器的统计,且能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即便不在工厂,也能通过系统,与管理人员沟通对接,保证生产品质、及时出货。
“以前每天都要跑车间盯现场,现在每天第一件事看经营看板,下班前最后一件事看经营看板,所有情况都在看板上,很清晰。”孟强的腾隆服饰已将生产团队规模扩大到500余人,将管理模式延展到江门、清远、肇庆工厂里。近来他还引入了智能化的吊篮、吊挂设备,进一步构建数智化生产。
像腾隆服装这样的中小服企在广州还有很多。而目前拥有比较优质资质的厂商,合作接入的都是SHEIN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在近年出海热中占尽优势。
究竟何为“柔性智造”?柔性智造,实际上可理解为服装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一环,最能体现其创新性的,就在于柔性供应链中灵活的按需供应。以SHEIN为例,在实时分析跟踪时尚趋势的前提下,其柔性供应链模式对所有SKU都能从非常小的订单开始,如果销售趋势好立刻返单,不达预期则中止生产,而业内传统惯例的起订数是上万。
柔性智造十分利好广州服装企业。首先,能从源头上减少库存浪费。其次,能从前端时尚趋势、设计开发、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各环节进行全链路的信息化,进而带来能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