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七浦路市场,上海人再熟悉不过了,这里的服装价钱实惠、样式新潮,不少人或多或少都买过。
然而,如今七浦路批发市场的商铺却显得有点冷清。下午四点半,商家朱叔把摆放在门口的模特、丝巾样品陆续搬回店里,结束这“零销量”的一天。“往年电商促销多少有些影响,但今年的生意还是差了许多。”
熬一天是一天,似乎是当下七浦路大多数商家的现状。
1
七浦路的位置可谓上海黄金地段。
在地铁天潼路站下车,与南京东路仅一河之隔,尚未出站,联富服饰市场的流行音乐便已传来。
地下二楼被誉为“上海女人街”,各式女装、饰品、背包、鞋子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美甲店,这也是人流量最多的一层,但若搭乘着手扶梯逐层向上,音乐渐隐,灯光逐暗,人流量成倍减少,商铺多处于关门状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七浦路已是上海最大的服装市场,并以”物美价廉“闻名全国,被称为“服装大王”。据报道,在1995年1至7月,七浦路服装市场销售额达1.2亿元,全国除西藏、台湾以外的29个省市的服装行业都有人到这里进货。

2006年的七浦路,人流如织。图源解放日报。
“这一层怎么说也有一百多家店,现在全关了,要么变成仓库,现在只有3、4家还在营业。”蔡老板的店位于联富三楼,正对扶梯口,专售旗袍。门店刚做完翻修,门口还摆放着几个朋友送来的花篮。
蔡老板从事服装批发已有三十余年,积累了国内外一批老客户。“以前全国各地的都来拿货,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生意最好的时候,来我这拿货的名单可以记20个本子。”
但今年,客户少了,货也拿不动了。
“你看,今年就6个本子,还没记满,很多老客户也都倒了……现在还来拿货的,拿货量也是对半砍。”店铺在二楼的朱叔也是如此,今年的营业额至少降了80%。
除了联富服饰,新七浦、新金浦等附近商场的生意似乎也不尽人意。但新七浦与百联不同,这里少有店家关门,一楼、二楼的商铺虽小,但商家都很繁忙,大多数蹲坐着,一手拿着iPad,一边清理着地上杂乱的货物。

图源解放日报。
“你别看他们很忙,都在理货,其实生意也都很差,现在很多拿货都不给钱的,卖不掉的再退回来。”在新七浦专卖男装的陈老板,为这热闹的景象泼了一盆冷水。
生意如此之差,还硬撑着开门,也是迫不得已。
“关不掉的,仓库里还有几百万的货压着,怎么可能关门,所以现在守着这个店,能卖一点是一点。”朱叔感慨道,店租虽已不是大问题,降了50%,一年十万,但积压的货像是无底洞,死死困住了他。
“存货压着,两周还要进新货,搞一些好看的、新的产品,满足大家的需求,要不然就更没人来了。”朱叔说。
2
线下生意差,为什么不搞电商和直播?因为两者并不兼容。
七浦路大多数批发商铺主营业务都是线下实体店,而线上、线下一般只能二选一,同时兼顾很难做好。
“你放直播,线下店就不乐意了呀,网上都可以买到了,谁还会去店里买呢?”陈老板的店在联富四楼,专卖女鞋,前两年生意受疫情影响,她也曾尝试过做直播。
“每天下午在店里播,做了三个月左右,都是零售,卖不了几双。”陈老板做直播时曾被拿货的老客人发现,为此被骂过,也损失了几个顾客。
这并非个例。今年3月,同为批发市场的杭州四季青常青市场曾发布公告,禁止商家和外来人员在商场内做直播,若多次发现后未改,将罚款4万元。
广州十三行等其他城市的服装批发市场,也陆续开始限制商户的直播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