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2023服装行业关键词:快时尚不快,高售价博弈高性价比

   2023-12-29 齐鲁壹点880
导读

2023年服装行业并不平静。这一年,老牌快时尚品牌美邦服饰的楼从年初卖到年尾,太平鸟光环不再进入变革元年,HM、ZARA迎关店潮;


 

2023年服装行业并不平静。这一年,老牌快时尚品牌美邦服饰的楼从年初卖到年尾,太平鸟光环不再进入变革元年,H&M、ZARA迎关店潮;这一年,蕉下、蕉内、波司登纷纷入局冲锋衣收割热度;这一年,天空人超7000元羽绒服被吐槽登上热搜、波司登过万元羽绒服更是被质疑不值高价。不管是快时尚的衰落,还是户外冲锋衣的风口,抑或是高价羽绒服的备受质疑,2023年服装行业正在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也被认为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服装行业的新风向。

快时尚衰落
“卖资产”“关店”,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2023年快时尚品牌的关键词。
美邦服饰可以算是一个代表性品牌,出售资产回血贯穿了美邦服饰的2023年。12月26日晚,美邦服饰卖出了其所持有的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间商铺。“扩大公司全域业务发展,为供应链投入做流动性资金准备,另通过盘活资产的方式持续压缩负债。”是美邦服饰卖楼的理由。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10月30日、12月26日、2023年6月19日、12月4日,美邦服饰分别出售了湖北省武汉市光谷世界城西班牙风情街1幢B单元的店铺、贵州省贵阳市中华中路145号店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1号、1-1号店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大科甲巷43号店铺等。
回血的同时美邦服饰也在这一年继续止血。2023年上半年,美邦服饰关闭168家门店,缩减至899家。
也是在这一年,美邦服饰先后成立两家直播电商公司,并将办公总部从上海迁入杭州尝试布局电商直播带货业务。
美邦服饰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随着美邦业务发展不断落地,美特斯邦威将用售卖店铺物业的资金,布局战略发展落地。将转换为现金流储备,用于全域业务发展扩大所对应的供应链投入、生产投入的流动性资金准备,专注于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用资产变现的方式持续缩减负债。
太平鸟是另一番光景——从高光回归平静。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太平鸟营收下滑16.07%,净利润增长37.37%。抛开严控折扣力度、费用投入的因素,太平鸟已经从当初的高增长阶段到如今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阶段。
2021年,太平鸟突破百亿元营收大关,一度站在快时尚链顶端,但当来到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只有52亿元的当口,太平鸟的高光暗淡,快时尚的高光也暗淡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暗淡,太平鸟将这一年称为重大组织变革之元年。这一年,太平鸟强化太平鸟品牌的统一化管理,严格管控新品折率,规范老品消化渠道,主动优化调整低效门店,持续推进库存管理等,以推动业绩的持续增长。
如果说美邦服饰的自救、太平鸟的增长放缓成为本土快时尚衰落的缩影,那么以H&M、ZARA等品牌走向的关店潮则成为外资快时尚衰落的佐证。
2023年初,ZARA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南京西路店贴出关店通知;8月,ZARA关闭了汕头及粤东地区唯一门店。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7月31日,Inditex全球门店数量为5745家,在过去六个月内减少了70家,其中ZARA门店减少了46家。
2023年6月,H&M位于北京三里屯的旗舰店正式关闭。H&M方面此前就表示,2023年仍将继续店铺重建和调整,集团计划年度新开100家、关闭200家,净减100家左右门店。同样是在这一年,ZARA的三个姐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us同时关闭天猫旗舰店,告别了中国市场。2022年底,美国快时尚品牌GAP中国业务被打包出售。
在资深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看来,近两年来,随着本土品牌向一二线市场发展,在渠道、产品创新层面投入的加大,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博弈加大,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的压缩。
户外风起
与快时尚落幕形成对比的是,也是在这一年,户外风渐起,众服装企业入局分羹。
2023年,两度上市未果,连续多年亏损的蕉下开启品牌升级之路,以“轻量化户外”为主线,不断推出系列产品进行布局。5月,蕉下联合周杰伦,推出众多户外运动服饰产品,如冲锋衣、户外靴、天目帐篷等,摇身一变成为轻量化户外品牌。
关于蕉下的这种转型又有多少含金量,业界看法不一。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企业围绕“防晒”这一功能定位,做成专业细分功能品牌,品类多样化,能树立专业形象,占据用户心智;但同时,企业也面临提高其经营收入、开发新业务的问题。而蕉下向轻量化户外的转型,存在一定的问题。此次转型相当于品牌的二次定位,原来“蕉下”的品牌名与防晒这一功能能有效产生联想,但延展之后,定位改变随之带来更大的消费者教育问题。其次,虽然轻量化户外的人群与企业原来目标人群有一定重合,但是涉及的品类、应用场景等与原来的品类差别很大,这对于企业来说经营难度增加,营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353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