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红帮裁缝:匠心裁剪岁月华章

   2024-08-12 新华社660
导读

发祥于宁波的红帮裁缝靠着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闯天下,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创造了中国服装史上五

 

发祥于宁波的红帮裁缝靠着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闯天下,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创造了中国服装史上五个第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丽娜 编辑高雪梅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模特在“百年红帮 旗遇芳华”服装走秀活动展示女装 ( 黄宗治/摄)
“一个宁波老法师,加两个红帮裁缝,一把扬州剪刀,我阿宝就变成了宝总。”在电视剧《繁花》中,游本昌饰演的恩师“爷叔”,请红帮裁缝为胡歌饰演的阿宝量身定制多套讲究西服,阿宝从穿蓝色制服的工人被改造成西服革履的“宝总”,是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穿针引线、大变宝总”的红帮裁缝也随之火出圈。
发祥于宁波的红帮裁缝靠着一把剪刀、一个熨斗、一卷皮尺闯天下,制作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套中山装,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出版了第一部服装理论著作,创造了中国服装史上五个第一。“红帮裁缝以其逐渐形成的群体力量,担当起中国近现代服装业的主力军,引领中国服饰转型,振兴民族服装业,并以高超的西服制作技术,带领改革开放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区域服装业的繁荣。”红帮文化研究专家、教授刘云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代代相传
“红帮裁缝的兴起,是在鸦片战争后。”刘云华说,“‘红毛’最初是对荷兰人的称谓,后来泛指西方人。上海作为当时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不少宁波本帮裁缝在上海为外国人缝制西服,‘红帮’之名由此而来。”
最初,红帮裁缝基本为宁波人,随着宁波人将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人,后来掌握红帮技艺的其他籍贯裁缝也被视作红帮群体。
“红帮裁缝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上海站稳脚跟后,迅速在全国各开埠城市拓展西服市场。在20世纪上半叶,他们开创了一个辉煌的西服王国。”刘云华说,“20世纪50年代,他们转战香港、台湾等地,大力推动了港台地区服装业的发展。”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西服店是‘红帮裁缝’先驱之一江良通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和昌号’。”刘云华说。如今,江良通侄孙,现已90岁高龄的红帮老艺人江继明仍居住在宁波家中。老人虽行动不便、表达迟缓,但头脑依然清晰。刘云华是江继明的弟子,由江继明亲授红帮工艺秘诀,成为第七代红帮传人。此次采访中,在江继明家里,刘云华补上了延误10年的拜师仪式,并将新著《红帮服饰文化研究》赠予师父。
2024年6月27日,刘云华向江继明赠送新作(周丽娜/摄)
1947年,江继明13岁,到上海培罗西服店当学徒。江继明聪明、好学,又肯吃苦钻研,几年间就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裁缝师傅。1960年,新中国第一个服装裁剪培训班在上海开班,120人参加的期末考试,他名列第一,被授课教师、红帮第五代传人陆成法招入门下,成了红帮第六代弟子。1975年,江继明从上海返回老家宁波,后成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
江继明最重视的是教学。或许是当年受旧时代师傅“留一手”的苦太深,他总是尝试将自己的经验广泛传授给他人。他常对学生说:“新中国成立前,我想学手艺,都得偷着学,现在条件这么好,你们一定要好好学。”
2011年9月14日,超大中山装的设计制作人江继明在正常大小的硬纸衣模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20年前,江老师是这些长者里面最年轻的,也是他给我演示红帮手艺,令我得到大量一手资料。现在,江老师成了年纪最大的红帮老人。”刘云华说。历经百年起落,现在老一辈红帮裁缝已寥寥无几。研究红帮裁缝20年,眼见走访过的红帮老人从侃侃而谈到身坐轮椅,看到他们消失在岁月的烟云中,刘云华心痛不已,只能将这些鲜活的生命记录在自己的著作中。
高级定制
宁波孝闻街40号梵梵洋服的橱窗前,摆满了穿着西服的人体模特,推门进店,两边的衣橱挂满了顾客定制的西服套装。
与通常所见的西装不同,这里每件西装左领的驳头上都有一个精致挺立、边界清晰的手工插花眼,也叫驳头眼。电影《教父》中父亲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胸前的那朵红玫瑰就别在插花眼中,而不是西装口袋里。精致不止于此,翻开领子,领后还有为了固定花茎带有松紧的袢带。
“如果看到用米兰眼这样的传统手工方法制作的插花眼,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件优质男士定制西装。”红帮裁缝传承人、梵梵洋服创始人袁伟浪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缝制一个米兰眼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人工锁扣眼跟机器相比,手感更柔软舒适,视觉更立体。
“高级定制最重要的不是做工精细,而是要做到位,也就是量身定制、合体修身。女装旗袍的关键在胸,男装西服的关键在腰。西服腰线提高几公分,就显得下身长上身短好看。好的西服一定要服帖,穿上以后立体饱满,不能是个平面。”袁伟浪说。
“海派西服、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是红帮裁缝中西合璧的三件代表作品。”刘云华认为。
为达到合体效果,高级定制必须先做样衣,让顾客试样,试样通常分“毛壳”“光壳”两次,难度大的甚至需要四五次。据袁伟浪介绍,一套西服的定制周期,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价格从每套七八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红帮裁缝技艺精湛,学艺之路却不易。1967年,袁伟浪出生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袁家岙村。70年代,他母亲虽已年过三十,但是心灵手巧,裁缝活一看就会。她先跟一位从上海返乡办缝纫培训班的红帮裁缝学习了一个月,随后又自学戴永甫所著的《D式服装裁剪兰图》。
戴永甫是出生于宁波鄞县(现为鄞州区)的著名红帮裁缝,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D式裁剪法,开创了服装裁剪技术领域袖系理论先河。1982年,集其研究大成的《服装裁剪新法——D式裁剪》一书问世,8个月内重印了4次,风靡一时,惠及无数有裁缝梦想的人。
袁伟浪母亲凭借精湛的手艺,逢年过节时常被别人请到家里做衣服,成为“拎包裁缝”。夏衣简易,只需一天,冬衣则需两天。年幼的袁伟浪从13岁开始,就开始帮忙并跟着母亲学习裁缝技艺。
“那时候流行的是中山装、青年装,不做西服。所以,我们除了西服不会做,其他都会做。”袁伟浪说。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47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