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
湖北省天门市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新高地
每分钟有1100件服装从江汉平原发往全球各地。2024年,湖北省天门市服装电商交出了交易额突破513亿元的亮眼成绩单,跨境电商日均出货60万件,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天门市政府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和生态培育,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向“全球快时尚智造基地”华丽转身。
政策组合拳:从资金扶持到全链条服务
“政府的'六贴一惠'政策礼包让回乡创业的人没有了后顾之忧。”2022年,从广州返乡的“服二代”熊飞翔将公司总部迁至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如今,熊飞翔的企业已实现全链数字化升级。天门市针对服装电商推出了包括创业补贴、场地减免、物流贴息等六大类补贴和税费优惠在内的专项政策,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2024年,天门市共兑现纺织服装企业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2025年,政策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加大奖补力度:在跨境电商领域,对企业按发货量给予最高50万元物流费用补贴,创新推出“跨境贸易服务直通车”机制,实现服务时效提升40%、综合物流成本下降18%。此外,驻广深闽招商办事处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从政策宣讲到项目落地全程陪同,仅2023年就吸引1400多家服装电商市场主体返乡创业。
这种“政策先行”的发展策略成效显著。天门市服装类市场主体从2021年的不足5000家增至2024年的6800多家,电商类企业超过3200家,形成了“生产-流通-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价:“服装电商的'天门实践'已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提质升级的一面旗帜。”
产业集群化:数字工厂重构生产方式
在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的智能车间里,悬挂着的物联系统与数字孪生技术实时解析全球订单需求。纽约顾客偏爱的收腰版型、曼谷消费者青睐的抗热面料等数据,被瞬间转化为9条智能生产线的并行指令。在这里,订单交付周期已从传统模式的3天缩短至4小时,创造出全国领先的“即需即造”快速反应体系。
2025年1月开园的白马服装原创电商基地,占地面积660亩,规划有面料区、生产加工区、电商直播区及智能云仓等全产业链环节,一期35栋厂房已交付使用。该基地与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南北呼应,共同构成了天门市服装电商的物理载体,吸引7000余家经营主体集聚发展。
目前,天门市服装产业已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数据+AI”双轮驱动的转型。通过构建数字孪生系统的“镜像工厂”,AI算法每秒进行百万次运算解析全球市场需求,指导面料采购、款式设计和生产调度。50余名主播在全球各直播平台同步带货,商品经机器自动打包后48小时内空运海外,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配送”的全链路数字化。2024年,天门市服装电商景气指数平均值达50.65,显示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跨境新基建:海外仓网络通达全球
“通过东盟海外仓,我们的资金结算效率提升30%,库存风险降低一半。”天门市服装电商行业协会会长费文介绍。2024年10月建成的天门东盟海外仓让29家企业的10万件夏季服装直达曼谷市场,针对东南亚气候特点设计的短袖短裙系列产品迅速打开销路。
天门市创新实施“千帆出海”计划,在建成东盟曼谷仓、北美洛杉矶仓后,2025年正加速布局匈牙利、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海外仓。这些海外仓不仅提供仓储配送服务,还建立了现金直采中心和现货库存系统接口,形成了全品类商品分销共享机制,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出海门槛和成本。
依托海外仓网络和头部平台合作,天门市在希音、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量稳居全省第一。作为江汉平原首个实现全自动快递分拣的城市,天门市保持着湖北省最低的物流成本,每单快递费用仅1.4元-1.9元,日揽件能力超百万件,2024年该市快递业务量突破3亿件,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增长40倍。这种“产业带+跨境电商+数字工厂”的创新模式,让天门市从传统纺织重镇跃升为全球快时尚重要供应基地。
归雁经济:从“劳务输出”到“产业回归”
在天门市服装电商产业16万名从业人员中,有8.4万人是像熊飞翔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天门市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将传统劳务输出大市转型为产业人才高地,创造了每3户就有1户从事服装行业的“天门现象”,形成了涵盖设计、生产、运营、物流的全链条人才梯队,“天门衣商”更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
为支撑服装产业长远发展,天门市已累计投入23.6亿元完善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并规划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中国服装电商名城,建成后可容纳商户1200户以上。根据规划,天门市服装电商产业将以年均增速10%以上的态势发展,到2030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0亿元,跨境电商占比提升至40%以上。
从“一根丝”到“千匹布”,从“代加工”到“创品牌”,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天门市正以政策创新为笔,以产业升级为墨,在江汉平原上书写着县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精彩篇章。(记者 默晓龙 □ 向磉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