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之前,北京最活跃的商圈是王府井、国贸,它们的客户以外地游客为主。2002年在东四环开业的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是一次新的尝试,不过它的主要客户也是从山西、内蒙人过来扫货的矿主、老板们。在设计上,这些商场多是百货形式,每一个平方米都在为交易本身服务,体验和文化都谈不上。
2008年三里屯太古里开业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文化元素和商业结合,购物中心的创新形式开始走多样化道路。它也成为太古地产创造性转变社区的一个成功案例,后来的成都太古里照搬了这种形式,塑造了太古地产在内地最主要的一条产品线。
十年定位变化
2007年太古地产收购三里屯原有项目时,这个项目的布局早已成型,19栋独立的建筑,还分为南区和北区,这种开放式街区在季节性明显的北方并不讨巧,也不符合太古地产以往的标准。
但太古地产看到三里屯的一点潜质:这里聚集着国际使馆区、酒吧街,兼具文化和消费的特性,整体氛围很好,加上使馆区带来的开放基因,可想象的空间就比较大。
刚开业的时候,三里屯太古里的品牌口号是“这里什么都是这里什么都不是”,它反映出太古里的最初状态:一个包含了使馆、文艺、酒吧等等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对商业地产来说优劣势并存,禁锢与想象空间同在,是一个矛盾体,所以太古地产的人认为需要给它一个有包容性的口号。
正是这种包容性成就了太古里。两年之后,太古里的品牌口号更改为“在三里屯Village,选择是一场奇遇”,从这句口号里,你能发现体验式消费的影子。太古地产开始用市场活动引导消费者走进去,去探索,去发现,感受太古里与传统购物中心的不同,希望消费者可以在每一个转角,可能都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商业运营上的成功,让太古里有了越来越大的能量场,引起更多品牌的兴趣。2013年,太古里开始大规模调整租户,进行品牌升级,向消费潮流的方向靠拢,它的品牌口号也改成了“Let’s Play Fashion一起潮玩”,让去三里屯太古里的意义改变,并不只是去消费,而是去体验潮新的生活方式,去看潮流,去发掘机会和灵感,去尽兴。这也是太古里真正从一个消费场所变成一个消费IP。
2013年之后,三里屯太古里一直在有意加强“一起潮玩”的体验。在南区提供众多深受顾客欢迎的潮流时装品牌,而在北区更多的提供高端国际设计师品牌,以此满足不同潮流人士的需求。潮流也意味着开放、不封闭,和太古里的开放式街区相吻合。
比如N8改造之后,整栋楼体的外立面可以在夏天全部打开,充分享受户外的阳光,提供休闲、下午茶的体验。
首店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