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一件工装,穿搭出一条特色“黄金路” | 百镇千村 服装未来

   2024-01-29 大河财立方700
导读

防寒服、保安服、医护服、行政执法制服……不少“打工人”来到孙店镇转一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装。30多年前,孙店镇还是

  

防寒服、保安服、医护服、行政执法制服……不少“打工人”来到孙店镇转一圈,可能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工装。

30多年前,孙店镇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如今已成为河南服装生产重镇,拥有服装企业86家,年加工服装1500万套,从业人员1万多人,年产值达16亿元。

孙店镇是如何抓住产业机遇,走出来一条独特的乡村振兴之路?近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走进孙店镇,寻找产业发展的“秘籍”。

萌芽:“跑劳保”跑出劳保服装产业

孙店镇,位于项城市西南部,地处上蔡、商水、项城三县(市)接合部,地理位置优越。

开车行驶在孙店镇,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有不少服装制造企业。服装制造产业是孙店镇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也是孙店人的底气和骄傲。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孙店镇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村民们并不富裕,不少孙店人决定走出去闯荡,向省外寻求发家致富的机会。在四处奔波中,部分敏锐的孙店人发现了劳保用品的市场机遇,这也成为他们走向致富之路的关键钥匙。

曾经“跑劳保”的王涛表示,改革开放后,经济市场快速发展,工作岗位不断扩充,对于劳保服装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就在这时,时刻游走在全国各地公司、单位的“劳保人”开始尝试对接劳保服装业务,并将订单引入到镇上做劳保服装的作坊中。

“那时候‘跑劳保’业务的人并不多,我跑的订单多,会把订单分给镇上做劳保服装的作坊,后来有些人看到这个机会,也跟着一块跑,‘跑劳保’的队伍逐渐壮大。”一名“跑劳保”的骆先生说。

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孙店镇跑劳保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孙店镇订单业务开始明显增多,不少有制作服装能力的村民也参与其中,孙店镇的劳保服装产业随之逐渐壮大。“家庭式作坊”也从最初零散的四五家增加到十几家。

在“劳保人”和孙店镇劳保服装作坊的相互配合下,孙店镇形成了劳保用品产销一体的商业模式。

蜕变:从“家庭小作坊”到服装工厂集约

刚过腊八节,孙店镇迎来了2024年的初雪。天气愈加寒冷,但村子里的过年氛围已渐浓烈。而位于孙店工业区的河南省维实莲花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实莲花)依旧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裁剪、缝制、熨烫、包装……不同区域的工人熟练地从事着相关工作。

记者注意到,在维实莲花的裁剪区,主要是大型机器裁剪设备,几名男工利用机器将大块的布料切割成小块后,送往缝制区。

缝制区明显是女工们的“天下”,她们坐在缝纫机前专注地盯着衣服的走线。缝制好后,放入旁边的篮子里,不一会篮子里已堆成一座小山。

随后这些衣服的零部件又会传到另一位工人手中,经过几十道工序,一件成衣“闪亮登场”。经过打包然后等待发往远方的客户手中。

“回忆起刚创业时期,我的厂房还是小作坊。当时是前门开店、后门办厂,做一些劳保手套、袖口等简单用品。”维实莲花创始人、董事长张长坤说。

后来,孙店镇“跑劳保”之风兴起,张长坤也成为其中一员,开启了跑业务加制作劳保服装的双重工作。

在“跑劳保”的过程中,张长坤的劳保服装订单不断增加,小作坊也随之不断壮大,工厂人数从最初的十几人增长到几十人。1996年,张长坤决定正式创办维实莲花,聚焦制作行业服装和团体服装。

“目前工厂有百余名生产工人、50多名在外跑订单的业务人员,可年产各类服装50万套。”张长坤称。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37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