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聚焦冬日消费新场景,探究一件冬装的转型升级路

   2024-02-02 济南时报770
导读

“暖和!”1月28日一早,汶上气温低至-5℃,记者走进汶上经济开发区的青恋子商城,将一件充绒量600多克的羽绒服穿上身。“这是一

“暖和!”1月28日一早,汶上气温低至-5℃,记者走进汶上经济开发区的青恋子商城,将一件充绒量600多克的羽绒服穿上身。“这是一款畅销冬装,特点就是充绒量大、保暖性强,适合长时间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商城工作人员房文艳介绍,他们这家“藏”在县城一隅的小店,每天冬装销售额过万元。

一件冬装,成为当地的闪亮名片。作为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汶上县服装产量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3%,年产值达300亿元,每年有80多个品牌的4亿多件服装从这里下线,其中七成以上都是冬装。近日,记者走进汶上,探究一件冬装的转型升级之路。

培育新的增长点

“快到春节了,添件新羽绒服,暖暖和和过个年。”1月28日,青恋子商城不断有顾客进出,汶上市民孙先生选中了一件羽绒服,“板正、大方,这是我今年买的第二件了。”尽管当前冬装销售旺季已接近尾声,但“过新年穿新衣”的传统,让冬装市场再次迎来销售“热季”。

小单连着大单。对于汶上县的冬装制造企业来说,2023年是销售由外贸转内销的标志性年份。“之前,我们加工的产品60%—70%是出口订单,现在内销、外贸基本持平,且有前者占据主导的趋势。”汶上县鸿瑞轩服饰有限公司综合主管王慕君告诉记者。

冬装加工企业如何应对订单由外向内倾斜的挑战?“产品转型,迎合市场!”济宁爱丝制衣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房兆萌介绍,他们提前调整生产线,实现由羽绒服等传统冬装向滑雪服、登山服等附加值更高的功能性冬装转型,2023年,公司户外功能性防寒服产量同比增加了300%。“做精产品,更加贴合人们日益增长的服装多样化需求,自然就能培育一个新的增长点。”房兆萌说,功能性防寒服较传统冬装,附加值可提高20%。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377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