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外航天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艘小的宇宙飞船,只不过,这艘飞船只能够乘坐一个人而已。
我们来看一下航天服所具有的功能。首先,它要能在太空保证航天员的呼吸和体表压力,保证航天服内的环境温度。为了避免航天服在太空中膨胀过度,航天服内部的气压不能太高,大概只有0.4个大气压,所以在其内部供应的是纯氧。为了防止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内部聚集,引发中毒,航天服内还要设置二氧化碳敏感器和去除设备。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安全的重要保障
航天服一面被阳光直晒,升温严重;另一面朝向黑暗宇宙,温度极低。为了确保航天员的舒适,内部要设置流体温度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和冰箱冷藏室有点像。同时,航天服还要为航天员提供抵挡宇宙射线的防护层。上述需求,都必须在一件衣服内部完成,已经足够复杂了。
舱外航天服还有一个非常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关节,特别是人的上肢关节怎么处理?包括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既要保证人体上肢运动的自由度,又要保证气密性良好,不能把航天服里面的氧气漏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航天服都采用了所谓的动态密封法,就是在关节的一端采用滑环,另一端采用橡皮圈,紧紧地压在滑环上,这样既能转动又能密封。这种结构不是设计制造出来就可以了,要经过复杂而漫长的试验测试。
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时,美国的舱外航天服是为航天飞机设计的,叫做“舱外机动单元”,简称EMU。它的“机动”名副其实,除了航天服本身,还要配置喷气背包,为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期间提供一定的机动能力。当然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电力供应。舱外航天服上装有蓄电池,能够支持航天员在舱外活动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这样的一件衣服价钱当然会很高。美国EMU是重复使用的,每出舱25次就带回地面维修一次。俄罗斯的海鹰航天服却是出舱12次就报废。届时,它会被装进货运飞船,在大气层中烧毁。所以,海鹰航天服的价格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