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鞋服产业是绵阳三台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产业规模突出、门类齐全、科技水平较高。近年来,为加快纺织鞋服产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三台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工程,加快动能转换、激活发展潜力,以“真金白银”调动纺织鞋服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步伐,全方位提高核心竞争力,一大批纺织鞋服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焕发勃勃生机。
三台县南寺坝工业集中区一景
数字化转型升级
降本增效提升客户粘性
伴随“扎扎”机声,一匹匹光洁的布匹从端口“流淌”下来,经过自动化滚筒,形成一卷卷成品。这是记者4月22日在三台县南寺坝工业区的绵阳亿和君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车间见到的一幕。
“我们坚持差异化定位,利用数字中台,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制造流程、设备、效率监控、质量管理、产品溯源等环节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监控。” 该公司生产部长李兴其介绍,作为鞋服产业的前端,公司产品主要以高端工装军品面料生产为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系统,将传统的纺织工厂打造成数字化、自动化、精益化、人性化的现代化纺织工厂。
李兴其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有效适应了当下市场需求,做到全平台打通,小单起订、快速反应、柔性化生产,“目前我们年产量达到1600万米,其中供应佳联(佳禧)占比在10%左右。”
佳联印染车间一角
同样,作为纺织鞋服产业的前端企业,成立于2004年的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改扩能和技术攻关,以工装加迷彩为指向性的产品定位,逐步成为四川及重庆片区的龙头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多年科研攻关,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防红外技术的突破。
“在可见光400纳米到1250纳米紫外光波段,可以实现在红外线瞄准镜、夜视仪下暂时隐身。”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岷山告诉记者,公司在迷彩和工装面料印染这一细分领域有着显著的竞争实力,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这一切都得益于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这段时间,公司生产车间正忙着更换新的生产线。这次技改将采用最新技术,打造精益化、自动化、人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印染新工厂。据介绍,技改完成后,可提高生产效率40%,降低能效达30%,在节能减排上更进一步。同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能在全国占比将达到10%以上。
据了解,为激活纺织鞋服产业智能制造动能,三台县先后支持引导佳联佳禧、鸿星尔克等龙头企业与西安工程大学、四川纺织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推动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产线智能化改造
撬动产业发展新动能
日前,在鸿星尔克(绵阳)实业有限公司车间智能缝纫机前,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一片片布料在人机密切配合下,渐渐成型。在细密的缝纫声中,不时响起的金属碰撞声,提醒人们——匀速滑动的智能吊挂正在将产品送往下一个工序。
“新式智能缝纫机能通过微电脑智能处理,实现生产调控和品质监测,有效提高生产效能约30%以上。”公司生产总监徐志云介绍,企业与SAP、IBM等公司合作,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运用,打造数字化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品牌、产品及服务方面持续发力,效益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