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产业,作为“衣食住行”的刚需产业,已成为安龙的支柱型主导产业之一。
十年树一业。来到位于安龙纺织服装产业园的贵州浙泰轻纺实业有限公司,智能流水线“嗒嗒”作响,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几十名穿着整齐工装的纺织工人有序坐在智能化电脑平车前飞针走线,各司其职,正加班加点赶制服装。
贵州浙泰轻纺实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现在机器化制作服装,精准度和精细度都很高,既节时省力又高效。产品检验员赵玲认真检验每一件服饰产品。
赵忠燕和罗尔莲家住安龙纺织服装产业园附近,每天骑着电车来上班。对她们来说,来制衣厂上班是手上的活儿,既轻松又能赚钱,不用再背井离乡走南闯北。
贵州浙泰轻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佩凤介绍,安龙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气候、区位较其他地方有着明显的优势。10多年前,她在安龙开始创业,从一个小作坊慢慢成长为规上工业企业。“经过深思熟虑,我们计划在安龙创建一个集纺织、印染、印花、提花、服装制造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项目,以延长纺织服装产业链条。”
目前,以贵州浙泰轻纺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纺织服装面料印染配套项目、安龙县针织厂项目、安龙县纺织厂项目已入驻产业园并启动前期工作。
近年来,安龙县积极抓住作为全省印染产业示范区的政策机遇,始终紧跟全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节奏,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纺织产业作为工业主导产业,同时将其作为筑牢防返贫底线的重要就业支撑、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以及实现外贸大突破的重点产业来培育。
当沿海城市产业转型大幕拉开的同时,随着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动和统筹发展,为安龙纺织产业举旗定向、把脉开方。
打造“纺织—印染—服装—出口”产业链成为安龙纺织产业园的发展目标。
然而,安龙为何选择纺织产业?纺织产业又为何能在安龙落地生根?
今年3月,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到安龙对纺织产业现状、资源禀赋和相关配套进行实地调研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安龙县发展印染产业具有水资源丰富、水系较为发达、能源成本低、近一类口岸等便利条件。安龙发展纺织产业正当其时。
为此,承接产业大转移,延伸产业链是必由之路。
着眼全局,在对国内轻工产业分析研判基础上,将纺织印染产业作为安龙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首位产业,该县正抢抓东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吸引纺织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安龙快速集聚,数十家服装企业陆续落户安龙,形成“纺织—印染—服装—出口”全链条产业,实现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安龙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贵州黔西南、广西百色服装产业聚集中心。
为周边更多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
坚持突出纺织产业的“主业”地位,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纺织产业体系,这对安龙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当地党委政府又将如何去做?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安龙决策层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抢抓机遇,谋定而后动。
该县明确提出“选准就抓、一抓到底”的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全省乃至西南地区区域性纺织产业发展中心的目标,按照“重资产环节国有资本创新方式投入,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和销售,逐个环节引入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盟”的思路,围绕纺纱、印染等关键环节,强化补链招商,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
同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支持政策实施、园区重点项目建设、示范工厂打造、企业技改创新、招商引资推介等重点工作。着力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打造优质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
2月25日至2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深入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调研。他指出,安龙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动作快,希望当地把握承接东部地区纺织产业转移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和优质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
4月11日至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到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调研。强调贵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在人力资源、要素成本、开放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对于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