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天下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关注

从国展看台州缝纫机产业:以创新勾勒未来服装生产新图景

   2025-10-11 浙江日报2120
导读

多数人对服装生产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固有认知——拥挤的车间里,七八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女工们全神贯注地伏

多数人对服装生产的印象,或许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固有认知——拥挤的车间里,七八十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女工们全神贯注地伏案工作,双眼紧盯针线,脚下踩动踏板的同时手上还要不断调整布料位置,以确保线迹的美观。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5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上,台州参展阵容凭借创新产品与技术,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从解决特殊工艺痛点的自动化特种设备,到实现流程协同的智能化缝制单元,再到复刻工匠经验的AI缝纫机,清晰勾勒出“无人化服装工厂”的发展路径。
特种设备“单点突破”
破解多元缝制难题
展会现场,全自动锁眼机、袖叉机、钉扣机、口袋机、明线机、套结机、裤腰机等特种缝制设备琳琅满目,这些针对服装生产各环节工艺研发的设备,既让观众眼花缭乱,更让外行人连连惊叹。

作为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新顺发缝纫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全新钉扣机成为展位焦点。操作工人只需将布料放在操作台,通过红外线对准点位,轻踩踏板,一颗金属四合扣就能牢牢固定在布料上。“这款产品在以往钉扣机基础上全面优化升级,操作更稳定,适配市场通用模具,可根据纽扣的形状、大小、厚度灵活调整,兼容超95%的四合扣,既能降低厂家使用成本,又能高效优质完成小单快反任务。”新顺发现场技术工人介绍。

在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三名外籍展商正相互传递一块刚由全智能贴袋机加工的牛仔口袋布,轮流用手触摸,交流讨论机器的缝制质量,频频点头。中捷工作人员介绍:“这台贴袋机可精准适配牛仔、工装及针织面料的口袋缝制,8小时能缝3000个以上,工作量堪比5名工人。”
智慧缝制单元落地
演绎迷你“无人车间”
在CISMA展会现场,杰克、中捷、琦星、美机等台州缝制设备龙头企业,不约而同地展示了“模板机+机器人”“模板机+机械臂”等不同组合的智慧缝制单元。

服装行业因布料柔软、形态不规则,在自动化上下料环节一直面临巨大挑战,这也是服装生产难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的关键瓶颈。如今,台州缝企正全力攻克这一难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
在杰克展会的机器人操作演示区,一台人形机器人缓缓伸出双手食指,将布料调整到便于抓取的位置,随后用左右手的食指与拇指捏住布料两端,轻轻提起、转身,精准摆放在缝制模板中。待两块待缝合布料固定好后,机器人将模板推至模板机操作区,打开开关,模板机自动启动缝制。缝合完成后,机器人再次取料,开启新一轮上下料,整个过程流畅自然、精确无误。

据杰克工作人员介绍,这台人形机器人由杰克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开发,可与智能模板机、自动机等设备高效结合,破解服装行业“招工难、效率提升难、柔性生产难”等痛点,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作为缝纫机用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琦星智能科技的3D抓取机器人展示区同样吸睛。
两台机械臂默契配合,一台负责抓取布料,另一台负责摆放模板,完整模拟了服装工人在模板机上料环节的操作流程。琦星智能科技机器人视觉研发总监姜军表示:“这是我们的服装面料3D抓取机器人样机,借助先进的视觉传感器与算法,可实现牛仔、针织等多种面料的精准抓取与定位。后续会持续研发,进一步优化机器人对不同面料的适应性,推动服装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
AI赋能
缝制设备“会学习”“会思考”
杰克旗下品牌艾图发布全球首款AI缝纫机“AI10”,川田推出“SewNova Ai”模型软件,衣拿科技则以“AI思考导向的智能吊挂系统”传递生产新思维……展会现场,记者看到,AI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推动缝制设备行业迈入“智慧自主化”新阶段。

艾图的“AI10”缝纫机,是与多家头部服装企业、全球顶尖高校联合创新的成果。它建立了行业首个缝纫经验垂直模型,不仅能精准识别面料、自动调整缝纫参数,还可识别操作工手势,与标准模型对比后及时给出反馈与指导,帮助新手快速掌握正确操作方法、提升技能。
“传统设备仅作为辅助工具,而AI缝纫机能够持续学习、主动思考,感知人机操作的提升空间,助力服装企业优化交互、改进管理、提高效能,更像是‘掌握人类经验’的‘老师’。”艾图(浙江)智能缝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裁胡文海评价道。
在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展位,空中的智能吊挂系统与地面的智能托盘捷运系统,共同构建起立体的服装“未来工厂”链路体系。衣拿科技工作人员介绍,“AI思考导向的智能吊挂系统”不局限于“按预设程序执行”,而是具备“决策能力”。它通过学习模仿,以数据为支撑积累并沉淀管理者的实践经验,获得授权后可自动安排生产,实现了从“管理系统”到“系统管理”的质变。

“比如,当某台设备出现轻微异常,或某道工序的员工产能遇瓶颈时,该系统能在故障发生前调度备用资源,实现‘预防性干预’。”该工作人员补充,这种从“响应式”到“预判式”的转变,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ftx100.com/news/show-1589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